2022年第二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暑期培训会顺利举行

发布人:陈俊銮

7月26日,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质量,激发博士后科研创新潜力,促进博士后之间的交流,人力资源管理处通过线上的形式举办了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暑期培训交流会。本次交流会共吸引了全校800多名在站博士后、博士后工作人员、拟进站博士后和博士生等参与,会议由人力资源管理处刘潇潇副处长主持。

会议邀请到四位主讲嘉宾,分别是历史学系费晟教授、土木工程学院赵铜铁刚教授,生态学院梁敏霞教授以及中山医学院田国宝教授进行分享,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将个人在科研基金申报、工作心得体会、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

 

来自历史学系的文科博士后导师代表费晟教授以团队负责人的身份讲解了博士后研究人员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如何做好基金申报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等。

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理工科博士后导师代表赵铜铁刚教授鼓励大家在博士后阶段锻炼和增强项目的申请能力,并从项目的方向选择,文献调研,数据分析,内容提炼和具体的标书写作等方面分享自身的心得体会。

来自生态学院的优秀专职研究人员代表梁敏霞教授,结合自己从专职科研人员成功转聘教授的经历,分享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的申报经验,鼓励大家放松心态,珍惜中山大学的平台,不断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学术目标。

来自中山医学院的医科博士后导师代表田国宝教授从标书撰写的总体原则入手,结合具体研究实例阐述了标书撰写中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

会后,参会的博士后表示纷纷表示本次线上培训会干货满满,对于即将开始的博士后科学基金及项目申报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受益匪浅。

 

哲学系在站博士后 安怡

培训会帮助我进一步调整了从学生到一名学术工作者的心态。从讲座的安排,可以看到学校对青年工作者的关怀与希冀,希望自己可以在中山大学这样良好的平台上,尽快成长。

 

 

附属第一医院在站博士后 李妍

博士后起步阶段容易对基金撰写的各部分要点不太明确,写得不够稳准狠,有时候课题是在孤芳自赏,有时候想法很好但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呈现出来,从而错失机会。专家能从基金评审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一些提示,帮助我们更好的明白如何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如何撰写基金内容,对以后我们能独立开展社会需要的科学研究起到帮助。

 

 

大气科学学院拟进站博士后 叶煜东

主讲人的经验分享让人受益匪浅。其中提到的申请经验非常细致、可操作性很强,对于基金的申请很有帮助。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的经历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对于科研的感悟也给青年学者如何适应科研节奏、完成角色转变提供了新的启示。感谢人力资源处组织这次活动,期待能够在中大这个优秀平台上找到贡献自己科研能力的位置。

 

 

2015年以来,学校提出“人才倍增”计划,广聚天下英才,建设一流队伍。以博士后为主体的科研人员,成为我校青年人才的生力军。学校通过打造人才发展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筑梦科研的广阔舞台;通过畅通人才多元化发展路径,为科研人员开通转聘教师职务绿色通道。科研人员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共同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中。近年来,我校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方面连创佳绩,连续多次获资助项目位居全国前列。人力资源管理处深入落实学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培育,开展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会、青年学者学术沙龙、博士后联谊等各类活动,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创造学术交流机会,搭建成长的平台。